
“大家好,我是小甜”!多么熟悉的话,多么熟悉的开头,这句话我讲了三年,这个名字我用了三年。三年的时光转瞬即逝,2010年9月17日,我在广播台做了最后一期节目,我有点自私的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三部电影(《苏州河》、《独自等待》、《迷失东京》),其中有曾经为大家介绍过的,但是因为太喜欢,所以非常自我地为了纪念一下又做了一次。借助电影宣泄自我。
在广播台的三年是我大学生活里最美好的时光,在这里我拥有最真诚的友谊,最单纯的感情,最特别的经历。直到现在我还很清楚的记得大一的初试复试,解老师的和善,老台长的严肃,老搭档的幽默,老台员的专业,那个时候我觉得广播台的一切都那么新奇那么美好,我被它深深地吸引,我知道这是我最想要的,是我向往的地方。
记得那天招新,外面下着很大很大的雨,台里的前辈在蓝西支着桌子撑着大伞,那么大的雨完全没有影响他们,他们大声地吆喝“校广播台招新”,那份坚持那份团结,我觉得每个广播台成员都有体会。通过层层选拔,我很幸运地加入了这个温馨的大家庭。“温馨的大家庭”是一代代成员对广播台的定义,它给我们温暖,给我们支持。
进台之后,我接手了《电影留声机》这档节目,从前很少看电影的我,对于自己的节目一点把握也没有,很难说我对节目的定位是怎样的,我不知道该怎样选材,怎样写影评,怎样讲给大家听。那时候,我只是跟着我的搭档也是我的师傅朱斌,他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,按照他说的去看去想去写文案,每次写文案录节目之前他都会跟我聊天,让我逐渐的认识电影,学会选择,一期一期的做下来,慢慢地我找到了节目的定位,节目开始做得心应手。
一年之后,我也开始带着新人做节目,是时候仔细想想,我想给听众一个什么样的《电影留声机》,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共同进步,《电影留声机》终于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,我们的努力有了回报。
在台里录最后一期节目的时候,我的心情非常复杂。本来准备了很多话想将给听众听,想把在广播台的感触都告诉大家,但是坐在话筒前,我又不知道从何说起。三年的时间已经让人习惯了太多的事,习惯了在每周五的傍晚去思考去怀念,习惯了跟大家聊电影说电影,习惯了在校园中听到自己的节目。我是多么幸运,可以在这样一个特别的集体中生活三年。对于在广播台的三年时光,我总是很怀念,每次跟朋友提起这段时光都很骄傲很感慨。我把广播台当成心灵的港湾和归宿,我会常常一个人坐在台里发呆,或者听听过去的节目,那样一个干净单纯的环境能让自己放松和思考。
2010年6月25日,大家给了我一个特别的生日礼物,到现在想起,我还会感动到哭。我对广播台的每个人都心怀感激,每个人都很特别,在他们的身上我学会了很多,广播台真的是能让人学习、成长的地方,感谢广播台,感谢台里的每个人。
我一向不擅长写作,零零碎碎的将自己的心情和对广播台的爱讲给大家,只是希望每一个人生活美好,希望广播台能够成就更多的辉煌!
(田媚奇,文法学院法学2007,广播台原台长、《电影留声机》编播)